想必现在大家对于土巴兔推广有效果吗都是颇为感兴趣的,如今张女士也是在网络上整理了一些关于土巴兔盈利模式分析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解答大家的问题。
多次折戟后,土巴兔能否顺利上市?
“装修就上土巴兔”,公交地铁随处的可见广告让大部分人对土巴兔并不陌生。事实上,作为互联网家装平台,从2020年开始,土巴兔就不再提供自营家装业务,而是扮演着家装中介的角色。只提供线上平台服务,3年来,土巴兔就花了6.6亿元买流量,而这是三年利润之和的三倍。对于互联网家装平台而言,以流量换营收,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曾连续两年负债率超100%
6月28日,深交所官网显示,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巴兔”)又更新招股书了。
早在2018年,两大家装巨头齐家网和土巴兔先后奔赴港股冲击IPO,但是不同的是,齐家网如愿以偿,土巴兔败兴而归。无缘港股后,土巴兔转战A股。从2021年至今年6月,土巴兔又因各种原因,多次被喊停。土巴兔的上市之路,可谓是艰难又波折。而从2018年开始,不停谋求上市的土巴兔,或与资金压力存在一定关系。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土巴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3亿元、6.80亿元、6.15亿元、6.55亿元,净利润分别0.39亿元、0.80亿元、0.87亿元、0.7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0.70亿元、0.76亿元、0.51亿元。可以看出,2018年至2020年,土巴兔的营收波动明显,呈现先升后降的形势,2021年又出现了小幅增长,但变化不明显,甚至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土巴兔的综合毛利率却很高,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81.59%、91.37%、93.85%、91.87%。但是高毛利之下,土巴兔并没有实现高利润。
其中的原因,还和土巴兔高企的销售费用有关。2018年至2021年,土巴兔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02亿元、3.94亿元、3.45亿元、4.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75%、57.90%、56.05%、61.12%。
负债方面,2018年至2021年,土巴兔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8.04%、108.25%、38.70%、33.74%。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19年,土巴兔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100%。而从2020年,负债率大幅下降,土巴兔解释为主要是2020 年完成境外红筹架构拆除及境内重组,原境外投资者关联主体直接对发行人进行增资。
报告期内,土巴兔的其他应付账款分别为 4.98亿元、1.21亿元、1.15亿元、0.88亿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71.73%、42.32%、44.59%、37.32%。这部分的负债主要为装修公司合作押金保证金、代收代付款等。
除了连续两年高负债外,土巴兔这几年的资金也略显紧张。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土巴兔的货币资金逐年下降,分别为2.15亿元、0.86亿元、0.82亿元。不过到了2021年有所好转,货币资金为2.18亿元。
和其他应付款相比,土巴兔2018年至2020年的货币资金总额要远低于其他应付款。不仅如此,其他应付款的数额还高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报告期内,土巴兔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合计分别0.32亿元、0.31亿元、0.47亿元、0.38亿元。二者的总额并不大,这和土巴兔和家装企业合作时,预先收取家装企业支付的款项有关。
一个互联网家装平台,却热衷于理财,这对土巴兔来说,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了。连续两年负债率超100%,这几年土巴兔的偿债压力不小。土巴兔一而再,再而三谋求上市的背后,对资金存在着一定的需求。在融资用途中,土巴兔还计划将募集资金的0.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转型线上平台业务,3年花6.6亿买流量
自营家装业务和线上平台业务是土巴兔的两大业务,2015年,土巴兔开始自营家装承包服务,不过在2017年末开始收缩该部分业务,2019年末终止了自营家装业务。从2020年开始,土巴兔主要从事线上平台业务。
而广告业务的增长,是土巴兔加强了对广告业务的推广,同时将“店铺宝”产品的变现模式由收取年费调整至收取广告费用。通过向装企卖广告位的方式,三年之间,土巴兔的广告业务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土巴兔创始人王国彬曾说,自营有如巷战,一旦深陷其中,规模越大反而边际成本越高。因此,作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并不以提供自营家装为主,而是扮演着一个提供线上服务的家装中介角色。
土巴兔每年都在增加获客流量费的支出,并且,上市募集的7.04亿元中,土巴兔拟将3.5亿元用于运营中心建设和全渠道营销建设项目。
流量获客费的高企,对于土巴兔而言,是一种风险。在招股书中,土巴兔坦言,如果未来互联网媒体流量成本上升速度过快,将会导致发行人流量获客费用增加,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购内容上,土巴兔的流量获客费有了变动,分别为2.10亿元(21026.39万元)、2.06亿元(20577.65万元)、2.40亿元(23962.07万元),占当年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1.83%、72.29%、74.01%。也就是说,土巴兔的营收是通过买流量换取的。
此外,土巴兔的流量获客费在销售费用和采购内容上的出入,是披露有误还是什么原因?
值得投资者深思的是,作为一个家装平台,通过买流量换营收的模式实现盈利,这种方式能长久吗?
家庭装修是是一个周期长、流程复杂的业务。对消费者而言,家装企业是装修服务的实际提供者,而土巴兔以中介角色为用户推荐匹配装企,装企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进一步影响着土巴兔品牌形象和口碑。
企查查数据显示,土巴兔自身风险有82条,历史风险高达352条,主要为装修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广告合同纠纷等。
在黑猫投诉上,有用户表示,土巴兔推荐了不良企业给业主,造成了装修工期滞后,装企拖欠工人工资并导致业主被骚扰,甚至存在引诱业主,签订虚假合同和虚假赠送协议。而相关的推荐不良企业给用户的投诉并不少,除了业主表达了土巴兔平台推荐的装企不满外,也有装企表示跟土巴兔签订了网单合作套餐后,土巴兔未及时给装企派单,并导致合同到期后,还有订单未派送,也不退款等情况。
从消费者以及装企的反馈来看,土巴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在流量获客费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如何保障业主和装企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这对土巴兔而言,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与此同时,土巴兔3年花了6.6亿元买流量,作为家装平台,没有产品和技术壁垒,以流量换营收,会被投资者看好吗?
针对上述诸多问题,《经理人》杂志全媒体致函土巴兔,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