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荔枝树改良都是颇为感兴趣的,现在周先生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11-12月份荔枝管理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马若虎)位于广西东南部的北流市,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当地许多农户都是以种植荔枝为生,一些企业也以加工和销售荔枝产品为主,形成了一条规模不小的荔枝产业链。
图为北流市荔枝品种改良示范基地 新华网 马若虎 摄
图为北流市大同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荔枝酒 新华网 马若虎 摄
近年来,北流市的荔枝种植进入到了“瓶颈期”,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区过于集中等问题凸显。荔枝迫切需要“改良”。
我们的故事由此开始。
比“武”招“荔”
65岁的龙安村村民苏兴松没想到,他带去参加“优质荔枝擂台赛”的多个品种,最终获得了1个金奖,4个铜奖。
获得金奖的品种叫“白糖罂”,它是少数几个早熟的品种之一,一般每年5月会上市,种植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也许正是“物以稀为贵”,才使得“白糖罂”脱颖而出。
宣传和展示荔枝优良品种,正是举办“优质荔枝擂台赛”的目的之一。“联盟通过评选会了解到,同样的品种在不同的栽培管理下会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一些优质品种具体优质到什么程度,环境等因素对荔枝的影响如何等,进而开展更有价值的研究。”“优质荔枝擂台赛”评比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欧良喜说。
这是农业部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联盟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次举办“优质荔枝擂台赛”,共有50家企业或农户参赛。主办方制定了平均单穗重、焦核率、果皮颜色等8个指标,最大限度做到公平公正。
图为“优质荔枝擂台赛”评比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给样品称重 新华网 马若虎 摄
苏兴松的打算
此刻,苏兴松笑得合不拢嘴。对所有获奖者而言,“优质荔枝擂台赛”的肯定与鼓励,仿佛给他们打了一剂“兴奋剂”。“拿奖之后要加大种植力度。”苏兴松计划着,今后把更多更优质的品种引进来。
眼前这个朴实的农民,还有另一个身份:北流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兴松是荔枝种植领域敢“吃螃蟹的人”,种植时间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靠种植荔枝,他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种坚持和成效,也带动了全村荔枝种植,由2013年的100户、2000多亩,增加到如今的1000多户、8000多亩。
过去,苏兴松一心想着扩大荔枝种植规模,发动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现在,他考虑更多的是对现有品种进行大面积“改良”。龙安村种植基地的荔枝,本来是以“禾荔”为主,通过嫁接后,“桂味”、“贵妃红”、“仙进奉”、“无核荔”等优质鲜食品种纷纷“上位”。
图为嫁接了“贵妃红”的荔枝树 新华网 马若虎 摄
图为嫁接了“桂味”的荔枝树 新华网 马若虎 摄
图为商贩正在农安村收购点收购荔枝 新华网 马若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