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8维修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 » 正文

影剧院建筑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影剧院建筑设计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2天前     来源:网络     作者:小肖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相信目前有好多人对于影剧院建筑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方面的知识都特别想要了解,如今小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影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疑问。影院可以说是商业MALL必招的主力店,通常情况下其前期由建设方预留土建及一次机电条件,后期由运营方装修、安装相关设备等。影院面积相对

相信目前有好多人对于影剧院建筑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方面的知识都特别想要了解,如今小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影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解决你的疑问。

影院可以说是商业MALL必招的主力店,通常情况下其前期由建设方预留土建及一次机电条件,后期由运营方装修、安装相关设备等。影院面积相对较大,往往设于顶2层,其涉及建筑、机电、降噪、设备等众多专业和延时运营等相关问题,可以说“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影院是功能性比较强的民用建筑之一,人员较多,需要合理安排观众入场和出场人流,以及放映、管理人员和营业之间的运行线路,使观众、管理人员和营业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要达到上述设计要求,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功能布局,合理安排人员运行流程用以指导设计。其设计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推敲的地方,今日与大家一起讨论下影院的相关设计。

一、电影院基本信息分析:

影院通常由观众厅、公共区域、放映机房和其他用房等组成。根据电影院规模、等级以及经营和使用要求,各类用房可增减或合并。影厅通常有普通影厅、VIP影厅、3D、巨幕、IMAX等。

1.1影院基本规模影厅及座位数分析:

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不同规模的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近年来已建成的影院来看,观众厅数量最少为4个,最多为10个左右。观众总容量从600余座到1500余座不等,只有个别的超过1500座。但是每个厅的容量和平均容量则出入很大,平均为140~180座/厅。

1.2.1 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0.80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0.85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22个,在此基础上排距每增加50mm,座位可增加2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

1.2.2 长排法:两侧有走道且硬椅排距不小于1.Om或软椅排距不小于1.1m时,每排座位的数量不应超过44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位数相应减半。1.3观众厅内走道和座位排列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 观众厅内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座位片区容量相适应,与疏散门联系顺畅。

1.3. 2 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10排;

1.3.3小厅座位可按直线排列,大、中厅座位可按直线与弧线两种方法单独或混合排列。

1.3.4 观众厅内座位楼地面宜采用台阶式地面,前后两排地坪相差不宜大于0.45m;观众厅走道最大坡度不宜大于1.8。当坡度为1:10~1:8时,应做防滑处理;当坡度大于1:8时,应采用台阶式踏步;走道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6m且不应大于0.20m;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

二、影院设计基本原则及思考

2.1动线分析:

影院位置应设置于动线的近端,以便拉动人流,通过中庭进入或者通过影厅专用电梯(通常2台1.6吨,可直达地下室)直接进入影院大堂,夜间散场顾客可以通过电梯直接下到各层地下室或首层并通往室外。进场动线通常为影院大堂—自动取票(售票处)—零售—影厅,在进影厅前必须经过商品区。进出场方式有同层进出或异层进出,内部疏散走道宽度基本在4m左右。

2.3影院应设置卫生间:

可按照如下配置标准配置。表4:影院卫生间配置标准建议表:2.4影院载荷要求:

员工用房宜包括行政办公、会议室、职工食堂、更衣室、厕所等用房,应根据电影院的实际需要设置。另,休息厅、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宜放在较大厅后排座位下的空间内,一是避免空间浪费,二是能创造出形态迥异的使用空间。电影院设置电梯或自动扶梯不宜贴邻观众厅设置。当贴邻设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

锅炉房或冷却塔不宜贴邻观众厅设置;当贴邻设置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各类用房应按其噪声等级分区布置。有噪声的用房不宜与观众厅贴邻设置。当贴邻设置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后续我将与大家进一步分析其机电的相关设计要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求购|企业店铺|网上商城|供应市场|行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收费标准